如何挑選合適的水冷板?一次看懂五大水冷板設計

Cold Plate


在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中,電子設備的性能和功率密度持續提升,隨之而來的散熱挑戰也日益嚴峻。尤其在高效能伺服器、AI、電動車以及高功率設備等領域,傳統的空冷散熱往往無法滿足需求,此時水冷散熱系統成為了關鍵解決方案。
相比空冷散熱,水冷系統利用液體的高熱容量和高導熱性能,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將熱量從熱源移除,實現穩定運行並延長設備壽命。不僅如此,水冷系統還能以更靜音的方式運作,滿足對噪音敏感的場景。

在水冷系統中,「水冷板」無疑是其中的核心部件。作為熱源與冷卻液之間的橋樑,水冷板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散熱效率與可靠性。因此,了解水冷板的結構與設計,是深入認識水冷散熱技術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將逐步拆解水冷系統的工作原理,並深入探討水冷板的設計方法與實際應用。

水冷系統的原理與流程

一個完整的水冷系統主要由水泵、水箱、水冷板、散熱排(水冷排)和連接水管組成。其運作原理看似簡單,實則講究 – 水泵推動冷卻液在系統中循環,冷卻液經過水冷板時帶走發熱元件的熱量,接著流向散熱排(Radiator),在風扇的協助下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降溫後的冷卻液再次回到循環起點。這個過程中,冷卻液扮演著熱能載體的角色,透過流動將熱量持續帶離發熱源。

冷卻液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純水雖然價格便宜且容易取得,但容易導致系統組件氧化生鏽,因此市面上的水冷系統多採用特製的冷卻液,添加了防鏽、防腐蝕的添加劑,有些還加入了螢光劑,在視覺效果上更添風采。這些特製冷卻液不僅能延長系統壽命,還能提供更好的導熱性能。

水冷板的設計

水冷板作為水冷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將熱源產生的熱量迅速傳遞至流動的冷卻液中,實現高效的熱交換。由於水冷板直接接觸熱源,其設計不僅需要滿足高效導熱的需求,還需兼顧結構強度、流體阻力以及生產成本等多方面考量。

1.熱交換效率
設計應確保冷卻液能最大限度地接觸熱源面,並在有限空間內提升散熱效率。這通常需要利用特殊的內部流道結構,如微通道或鰭片設計。

2.流體動力學
內部流道的設計必須平衡流體的速度與壓降。過高的流速會增加泵浦負擔,而過低的流速則可能導致散熱效率降低。

3.加工方式
由於不同應用需求,水冷板採用的製造方法(如焊接、CNC加工或壓鑄)會影響成本與性能。

4.材料選擇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是銅製水冷板,因為銅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和適中的加工性能。鋁製水冷板雖然重量較輕、成本較低,但導熱性能較銅差一些,且較易發生電化腐蝕。高端產品有時會選用銀製水冷板,雖然導熱性能最佳,但昂貴的價格讓它僅限於特殊應用場景。


想了解有關熱管理、散熱設計、TDP、PUE的知識嗎?
延伸閱讀:《什麼是TDP和PUE?認識散熱需求與方案》

五種設計方案

1. Tubing 管道式
管道設計是最傳統的方案,將水管彎折成S型或U型貼合在導熱板上。這種設計的製程相對簡單:只需要將銅管或鋁管經過彎折,再與底板進行焊接或壓合即可,內部加工較少,因此生產成本低,適合大規模生產。它的優勢在於結構穩定、維修方便,特別適合大面積的散熱需求,比如工業用變頻器或大型電源供應器的散熱。
不過,此方案的流體阻力較高,需較大的泵浦壓力。而散熱效率方面,由於水管的直徑較大,接觸面積相對有限加上管道會有彎折處,因此散熱均勻性稍差,容易在局部產生熱點,散熱效率在五種方案中相對較低。

▲來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0TF6Pi8AXc

2. Minichannel 微通道
微通道水冷板是一種先進的設計,通過在水冷板內部打造多條窄小的流道(通常小於1毫米),極大地提高了冷卻液與熱源的接觸面積,從而顯著提升散熱效率。這種設計可以運用精密的CNC加工或蝕刻技術,製作難度較高。這種設計尤其適合高階CPU、GPU等高熱密度元件的散熱。目前高端電競水冷產品和專業工作站常常採用這種設計。
不過微小的通道也代表加工難度高,設備要求精密,導致生產成本較高。而且微通道容易被雜質或氣泡堵塞,需要高純度的冷卻液,一旦堵塞或損壞,需要整體更換,維護成本高昂。

3. Folded Fins 折曲鰭片
折曲鰭片設計像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將金屬片折成波浪狀或之字形,不只增加了散熱面積,還能產生適度的湍流來強化換熱效果。這種設計的製作相對簡單,主要通過沖壓成型,再與底板進行焊接,適合中等規模生產。它特別適合中型設備的散熱需求,比如通訊設備或工業控制箱體,兼具了不錯的效能和合理的成本。

4. Pin Fin 針狀鰭片
針狀鰭片水冷板以其內部佈滿柱狀或針狀鰭片的結構聞名,結構靈活,在有限空間的產品使用上較為方便。這種設計能夠顯著提升冷卻液的湍流效果,來達到更高的熱交換效率。
鰭片的外型有矩形、圓形或是橢圓形,矩形鰭片由鋁擠型橫切而成,圓形鰭片則由鍛造或金屬粉末燒結,而橢圓形的鰭片熱傳係數較高,但成型較為困難。另外要注意鰭片間容易積聚雜質或沉積物,需頻繁清潔維護。

5. Skived Fin 鏟齒鰭片
鏟齒鰭片是一種將鰭片直接從金屬基材上鏟削成型的設計。由於鰭片和基材是一體結構,這種設計徹底消除了接合處的熱阻,因此具備優異的導熱性能,同時保持較高的結構穩定性。
鏟齒鰭片製程原理是使用單塊材料(如銅或鋁),通過專用的鏟齒機採用高精度鏟齒工藝切割出高密度的鰭片構造,工藝相對高效,適合批量生產。
但由於鏟齒的結構與加工方式,因此鰭片的形狀和密度設計自由度較受限,對小型空間的應用場景有所局限。

▲來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_mzBUM-9nM

綜合評比

1.散熱效率
從純散熱效率來看,微通道和鏟齒散熱片設計領先群雄,主要歸功於它們優異的接觸面積和熱傳導效率。緊隨其後的是針狀鰭片和折曲鰭片設計,雖然整體效能略遜一籌,但在特定應用場景中仍能發揮獨特優勢。管道設計的散熱效率相對最低,但它的可靠性和維護性卻是首屈一指。不過實際的散熱效率還是需要依設計的密度、鰭片尺寸等影響接觸面積的項目而定。

2.成本效益
管道設計的製造成本最低,加工簡單且原料便宜,特別適合大規模生產。折曲鰭片次之,其沖壓製程成熟且效率高。針狀鰭片和鏟齒散熱片的成本居中,主要支出在精密加工設備和加工時間較長。微通道設計則因其複雜的製程和高良率要求,製造成本最高。

3.流體阻力

  • 管道式
    管道設計因其多次彎折的流道特性,呈現中等程度的流體阻力,雖然管壁光滑有助於流動,但長距離的路徑和過多的彎頭設計仍是主要阻力來源,其中若是彎頭設計不良,甚至可能會產生渦流,降低散熱效率。
  • 微通道
    微通道結構則因其極窄的通道寬度,往往產生較高的流體阻力,流道密度較高時,流速雖然分布均勻,但整體壓降增大。雖然能提供優異的散熱效果,但對水泵性能和冷卻液純度要求較高。
  • 折曲式
    流體經過折曲鰭片時,會產生局部湍流,這既有助於熱交換,又增加了壓降。較適合平衡散熱效率與流體阻力的應用。
  • 針狀式
    針狀或柱狀鰭片密集排列,冷卻液在繞過鰭片時需多次改變方向,導致流體阻力顯著增加。雖然湍流現象在這種設計中非常明顯,有助於熱交換但也同時提升壓降。
  • 鏟齒式
    由於鰭片排列整齊且間距適中,流體能以相對平穩的方式通過鰭片間隙。且一體成型的設計減少了冷卻液流動中的干擾現象,降低壓降。

項目散熱效率生產成本流體阻力適用場合
管道式低功率設備、工業用
微通道中高高功率設備、伺服器、半導體設備
折曲式中等功率設備、電腦、LED模組
針狀式GPU、CPU、車用電源模組
鏟齒式中大型設備工業設備、電腦
▲綜合比較

在選擇水冷板時,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完美方案,重點是找到最符合需求的設計。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建議從以下幾個角度評估:首先是散熱需求,這決定了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其次是預算範圍,畢竟高端設計往往伴隨著更高的成本;最後是使用環境和維護能力,這關係到長期使用的可靠性。


想了解有關液體冷卻、浸沒式冷卻、雙相液冷的知識嗎?
延伸閱讀:《水冷系統的崛起 – 液體冷卻如何成為高效能設備的新標準》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