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工業熱泵-製程去碳化與能源效率的雙贏方案

High temperature heat pump


為什麼需要「超過 120 °C」的熱泵?

在食品乾燥、紙漿漂白和化纖定形等製程裡,最常見的熱媒是飽和蒸汽 4–8 bar(125–170 °C)。這類蒸汽多半來自燃氣或燃油鍋爐,效率約 80–85 %,且每噸蒸汽排放近2噸的 CO₂。隨著碳費、燃氣成本雙雙上漲,廠商急需同時降低能源費與減少碳排的方案。

而傳統熱泵只能提供 ≤ 90 °C 熱水,無法直接取代高溫蒸汽。直到近十年,新冷媒與雙級壓縮技術相繼商用,才出現可達 150–165 °C 供熱溫度、表現穩定的高溫熱泵 (High-Temperature Heat Pump)。因此,HTHP 的出現並不是單純「熱泵做得更熱」而已,而是能源政策、碳稅壓力、以及製程廢熱再利用共同推動的結果,它解鎖了廠內原本被丟進冷卻塔或煙囪的中低品位餘熱,把「免費熱源」升壓到可用溫度,形成省錢又減碳的正循環。

熱泵的基本物理與效率來源

卡諾循環與 COP

熱泵本質上是一臺「把熱從冷端『搬運』到熱端」的逆循環制冷系統。

其理論最佳效率由卡諾循環決定:

COPCarnot=Thot / (Thot−Tcold)

  • Thot、Tcold 以絕對溫度 (K) 計。
  • 當二者差距 (ΔT) 越小,分母越小,理論 COP 越高。
  • 真實機組 COP ≈ 0.45–0.55 × COPCarnot,因壓縮機、節流、油分離、熱交換等不可逆損失。

為何高溫熱泵能「比鍋爐省能」?

鍋爐屬於一次能轉換,把化石燃料的化學能「一次性」燃燒變熱,只能做到約85 % 熱效率。

熱泵則是「搬熱」:電力只負責驅動壓縮機,讓低品位廢熱升溫。若 COP = 2.5,就代表每消耗 1 kWh 電力,可輸出 2.5 kWh 熱量,等效熱效率 250 %。即使考慮發電端效率,高溫熱泵依舊有 1.8–2 倍能源優勢。

高溫熱泵技術演進與瓶頸突破

發展階段冷媒代表供熱上限關鍵挑戰最新解法
2010 前R134a、氨90 °C冷媒臨界溫度低僅能供熱水
2015HFO-1234ze、R245fa115 °C壓縮比升高雙級壓縮啟用
2020HCFO-1224yd(Z)、
HFO-1336mzz(E/Z)
150 °C冷媒穩定性、Lubricant 耐溫高溫潤滑油、油分離器升級
2024+超臨界 CO₂180 °C(實驗)系統壓力 > 10 MPa高強度鋼/電子膨脹閥

雙級壓縮 / 中間噴氣架構能把總壓縮比拆成兩段,大幅降低單級排氣溫度與機械負載;配合中冷器,可把中段冷媒冷卻、提升整體 COP。

ΔT–COP 關係與簡易估算

讀圖快速抓 COP

假設廢熱源 60 °C,要供應 140 °C 飽和熱水,ΔT = 80 K。

實測表顯示:

  • ΔT = 60 K → COP ≈ 3.1
  • ΔT = 80 K → COP ≈ 2.6
  • ΔT = 110 K → COP ≈ 2.2

經驗法則:每增加 10 K,COP 下降約 0.4–0.5。因此若你的製程只需 135 °C,不必追求 150 °C——少 15 K 可多省 0.6 的 COP,回收期立即縮短。

試算:食品乾燥線

  • 蒸發端:餘熱排氣 65 °C(3 t/h)
  • 需求端:熱風 140 °C(100 kW)
  • ΔT = 75 K,查表 COP ≈ 2.7
  • 年運轉 5 000 h,電力消耗 100 kW / 2.7 = 37 kW → 年用電 185 MWh。
  • 改用燃氣鍋爐(效率 85 %),需燃氣 100 kW / 0.85 ≈ 118 kW → 年耗氣 590 MWh(折合 58 萬 Nm³)。光能費即可省下 35–40 %。

能源/碳排帳單實算:熱泵 vs. 蒸汽鍋爐

指標現況:燃氣鍋爐HTHP 案例節省 (%)
年一次能源70 萬 Nm³天然氣1.3 GWh電
能源成本*NT$ 2060萬NT$ 1170萬▼ 43%
CO₂ 排放1400T650T▼ 54%
年碳費(300 元/t)NT$ 420萬NT$ 195萬▼ 54%
維護費
投資回收期3.8年

2025 年工業用電2.7 元/kWh、天然氣11 元/Nm³;碳費假設300 元/t CO₂。

節能+減碳雙優勢疊加,投資回收通常< 4 年;若地方政府有節能補助,可再縮短0.5–1年。

三大產業案例

食品烘焙

  • 背景:餅乾烘房原用130 °C蒸汽熱風。
  • 導入:120 °C熱泵熱水+板式換熱器。
  • 成果:年能耗減少35 %,烘焙溫度穩定度 ±1 °C,產品含水率誤差收斂40 %。

紙漿漂白

  • 背景:黑液 (95 °C)在漂白前散失至冷卻塔。
  • 導入:95 → 155 °C雙級熱泵。
  • 成果:黑液回收80 %,蒸煮塔產能提升8 %,同時NaOH用量下降5 %。

化纖定形

  • 背景:170 °C飽和蒸汽 + 換熱器供熱,換熱器易積垢腐蝕。
  • 導入:160 °C熱風式熱泵,空氣直接吹入定形箱。
  • 成果:熱效率上升28 %,換熱器壽命2→5年,因無冷凝水腐蝕,停機維修時間大幅降低。

今日痛點到長期競爭力

高溫蒸汽鍋爐雖經濟成熟,卻難以滿足淨零排放與碳費壓力;高溫熱泵的價值在於「把原本丟棄的廢熱再升級」,用1份電力撬動2–3份可用熱量。只要製程熱需求超過4000 h/年、現場有≥ 50 °C餘熱,就值得詳細評估。

下一步:

  1. 收集數據:量測廢熱溫度/流量與全年運轉時數。
  2. 估算COP:利用ΔT–COP經驗表或供應商軟體。
  3. 計算ROI:把電價、燃料價、碳費一起納入。

掌握這三步,你就能快速判斷高溫熱泵是否適合你的產線,甚至為企業提前鎖定 2030 之前的減碳紅利 !


想了解有關冷媒材料、冷凍空調技術或是永續科技相關的知識嗎?
Further Reading :《高效能與永續 – 探索下一代低環境影響的冷媒技術》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