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在現代科技發展中,晶片無處不在,從智慧型手機、筆電,到伺服器、AI 晶片,每一個電子設備的核心都依賴這些微小卻強大的運算單元。然而,隨著電子產品功能越來越強大,元件卻越來越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封裝更多的電路,成為半導體產業面臨的重要挑戰。這時候,「高密度封裝技術」就派上用場了。
你是不是經常看到或聽過「BGA」、「Flip-Chip」等術語,但是完全不知道其中含意?我們接下來就來瞭解這些流行於現今的先進封裝技術,了解一下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手機、電腦,甚至未來的 AI 運算。
什麼是 IC 封裝?
在了解高密度封裝技術前,我們先來看看封裝(Packaging)的基本概念。
IC 封裝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 保護晶片,避免灰塵、潮濕或機械損壞。
- 提供電氣連接,讓晶片能與印刷電路板(PCB)溝通。
- 增強散熱能力,避免晶片過熱影響運作。
現代的高密度封裝技術,主要是讓體積更小、效能更好、能耗更低,同時保持高可靠性。以下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最常見的高密度封裝技術。
常見的高密度封裝技術
BGA(Ball Grid Array,球柵陣列封裝)
BGA 是最常見的高密度封裝技術之一,它的特點是在晶片封裝的底部排列許多小型焊球,這些焊球負責將晶片連接到電路板上。通常應用在高效能處理器(如手機 CPU、GPU)、記憶體晶片(DRAM、Flash)、伺服器晶片(如 AI 運算)。

BGA封裝有甚麼優勢:
高密度連接:比傳統引腳封裝(如 QFP)能支援更多的電氣接點。
良好散熱:焊球直接接觸 PCB,熱量傳導效率高。
訊號品質提升:由於焊球距離短,能減少訊號延遲與干擾。
Flip-Chip(覆晶技術)
又稱倒裝晶片,是一種先進的半導體封裝技術,與傳統的打線封裝方式不同,這項技術採用了「顛倒」的思維:將晶片正面朝下,直接與基板進行連接。在晶片表面預先製作的導電凸塊,成為了連接晶片與基板的橋樑。這些凸塊通常由錫、銅或金等高導電性材料製成,確保了優異的電氣傳導特性。
倒裝晶片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多個層面。首先,由於省去了傳統封裝中的金線連接步驟,大幅縮短了電子信號的傳輸距離。這不僅提升了信號傳輸的效率,更減少了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其次,晶片背面直接暴露的設計,為散熱提供了更好的條件,這對於高效能元件的穩定運作至關重要。
通常應用在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如 NVIDIA GPU、AI 處理器)、FPGA(可程式化邏輯晶片)
CSP(Chip Scale Package,晶片尺寸封裝)
CSP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極小的封裝尺寸。相較於傳統封裝方式,CSP可以將封裝體積減少到最小,這不僅節省了電路板空間,還能顯著降低產品重量。在手機、穿戴式裝置等講求輕薄短小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中,CSP的這項優勢尤為重要。
由於封裝尺寸的縮小,信號傳輸距離相應縮短,這帶來了更好的電氣性能:
- 更低的寄生電容和電感
- 更好的高頻特性
- 更低的信號延遲
- 更小的電氣雜訊
CSP的結構設計使得晶片與外界的熱傳導路徑縮短,有助於提升散熱效果。這對於現代高功耗電子元件的可靠運作具有重要意義。
WLP(Wafer Level Packaging,晶圓級封裝)
WLP技術的核心在於其獨特的製程流程:在晶圓完成製造後,直接在晶圓上進行封裝相關製程,包括重布線、凸塊製作等步驟。這種方式使得最終切割下來的單一晶片就是完整的封裝體,實現了真正的「晶片即封裝」(Chip is Package)概念。
- 最小化封裝尺寸
- 封裝後尺寸與晶片本體相同
- 實現極致的體積效率
- 無需額外的封裝材料和空間
- 整體性製程
- 在晶圓階段完成所有封裝步驟
- 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 降低單顆成本
- 優異的電性表現
- 更短的信號傳輸路徑
- 更低的寄生效應
- 更好的高頻特性
想了解有關塑膠封裝、低壓成型、轉注成型等封裝知識嗎?
延伸閱讀:《常見的IC塑膠封裝模具認識》
SiP(System in Package,系統級封裝)
系統級封裝的核心理念是將多個功能性元件整合在同一個封裝體中,這些元件可能包括:處理器、記憶體、感測器、無源元件(電阻/電容)、射頻元件、電源管理IC。SiP 的優勢是能夠做到異質整合,能將不同功能晶片整合到一起及小型化設計。通常運用在5G 通訊模組、AI 運算模組、可穿戴式裝置(如 Apple Watch)。
3D IC(3D 積體電路封裝)
3D IC技術的核心理念在於突破傳統平面設計的侷限,轉而在垂直方向上疊加多層晶片,通過創新的堆疊與互連技術,實現更高效的三維集成。這種革命性的思維轉變,不僅大幅提升了單位面積的元件密度,更為系統整合開創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3D IC技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新莫過於矽穿孔(Through-Silicon Via,TSV)技術。這項技術猶如在晶片之間開闢了無數條垂直的高速通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互連方式。通過這些微米級的導電通道,不同層級的晶片得以實現直接的電性連接,大幅縮短了信號傳輸的距離。TSV技術的實現過程涉及多項精密工藝的突破。首先需要在晶片上精確地蝕刻出微小的孔洞,再通過特殊的工藝填入導電材料,最後還要確保這些通道能夠準確地與上下層晶片對接。
各封裝技術比較
封裝技術 | 體積大小 | 散熱能力 | 應用場景 |
---|---|---|---|
BGA | 中等 | 高 | 高效能 IC(CPU、GPU) |
Flip-Chip | 小 | 極高 | 伺服器、AI 運算 |
CSP | 極小 | 中 | 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設備 |
WLP | 最薄 | 中 | 高端行動晶片 |
SiP | 變動 | 中等 | 5G、IoT |
3D IC | 最高密度 | 高 | AI、高速記憶體 |
現在,你已經對 IC 高密度封裝技術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你下次聽到「BGA」、「SiP」這些詞時,就不再只是陌生的技術術語,而是推動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