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社會找了第一份工作後,領到第一份完整薪水時,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呢? 可能迫切的想要好好利用這筆錢揮霍一番,或是存起來期待他累積成一筆碩大的錢財。 但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卻開始覺得這些錢固然領著但沒了當初的快樂,因為你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生活支出,買車、買房、照顧家人、保險、生兒育女等等,也發現工作沒想像的穩定,總要留好錢在身上,所謂的財富自由實在離你越來越遙遠,也導致喪氣且失去鬥志。 也許我們不是大富大貴的富家子弟,能過上不用愁錢的生活,但我們可以靠良好的理財價值觀來幫助你運用好錢做好投資,別讓人生陷入錢坑的泥沼,失去了追求生活品質與志氣的窘境喔!
投資大於存錢
「為甚麼要投資,賠了就沒有了,為甚麼不把辛苦賺的錢好好留住,想花的時候才花的下去!」 我與一位朋友在聊投資的時候,曾告訴我的一句話。其實我很意外,沒想到在這投資機會滿天的時代,依然有年輕人還是抱持這樣的想法。 當然他沒錯,他可能出自於幾個觀點。第一,怕賠錢,第二,想花的時候沒得花。而你可能認為有第二點想法的人通常家境不錯,應該是不用為未來擔心,現在快樂就好,但事實上很多人沒甚麼收入也是一樣會這樣想,因為他們可能失去實質目標,再幫自己找藉口。
告訴你個現實,如果你真心想存錢,那記得「錢存著是一定會花掉,但投資不一定」。
別怕賠錢,你會把自己的學習機會都賠了
投資確實會賠錢,但能賺多少是你本事。年輕人投資的重點不在於賺到多少錢,而是在於培養投資的敏感度,以及養成主動吸收市場資訊的習慣。對於收入還不高的年輕人來說,你難道會把100%存款全部投入資本市場嗎? 除非你瘋了,不然不可能。你會投小錢,再怎麼賠也不至於讓你窮途末路,當然再怎麼賺也別想富貴滿盈。 但對於他們來說投資的浮動還是影響很大的,畢竟這年紀賺錢很辛苦。但也因此當你有投資時,能更有動力的去研究相關知識,偶爾跟上產業時事與先進科技等等。
如果你根本沒投資,除非你本身工作有接觸這方面的知識,不然實在很難讓你有習慣當個走在「前端」的人。
計畫性消費,別讓物慾害你找藉口
你會怕花不了錢,通常有兩種狀況會讓你擔心這問題,第一是你物慾高,第二是你其實沒仔細算過你的收入與支出比重。 如果你物慾高,那很抱歉,你賺多少都不夠,你要先搞懂你的生活為什麼讓你變這樣。 那如果你只是沒仔細打理過自己的收支情況,那建議你現在就拿起紙筆來估算一下每個月的金流,你需要明朗化你能存下多少錢。把存下的錢撥一點出來當作你的娛樂存款,並學會「計畫性消費」 。
何謂「計畫性消費」? 今年11月想要去日本玩、我想要買一雙Nike的球鞋、我想要買香奈兒的包包.. 你想要什麼,記下來並去抵銷你的娛樂用存款,其他非預料的大筆消費行為免談。 「我很愛花錢,愛買很多東西,才會推動我賺更多錢」 這說法有毛病,如果你只是單純物慾高,不是計畫性消費,看到甚麼買什麼,那你不會有動力賺錢,因為你沒將它目標化,等你花錢追不上你賺錢時,你還是會緩下來休息,然後重蹈覆轍。
計畫性消費的重點是要讓你確切知道你還差多少或要多久才能滿足的你的慾望並學會捨棄不必要的消費,要不是你調整物慾,就是更努力賺錢縮短目標日程。
定期定額的原則
年輕時沒有大筆錢,若有,我也建議你先考慮房產(沒有值得的物件當然不需要強迫購買),所以要你一次性投入大筆金錢來買基金或股票著實困難,此時定期定額顯得十分重要。 有投資的人都知道,”時間”才是投資最好的增值係數,所以越早投入資金,對自己越有幫助。 不要覺得等未來賺一大筆錢,一次投多一點就好,你會增加一次賠光的機率。 加上前面所說的,越早投入市場就是越早開始學習,等有錢了才投進去,你會沒有風險的抵抗力。 千萬記得寧願賠小錢學經驗,也切勿賠大錢後怨天尤人。 相同觀念也能運用在生活,每天讀10分鐘英文,會比你狂讀一個月有用,因為等你考完多益你就忘光光了呢。
貫徹「複利效應的宗旨」,既省力且回報大。
提升自己的身價
身價怎麼定義呢? 個人資產總和、名下存款? 我們一般人似乎不需要用這些艱澀的名詞來表達我們多有錢。但有一個很能表達我們多有身價的具體指標,那就是對銀行來說你能借多少錢,能貸多少利率的利息。 如果你是張白紙,能借的錢也不多,利率也不會多漂亮,那代表你身價不高; 若你收入高又穩定,想必你好借錢,利率也漂亮,意味著對銀行來說你身價高。 那對銀行來說什麼樣的人好借貸呢? 收入穩定: 公務員大於業務、上市企業大於中小企業等。這代表你能穩定每期還錢的能力。 名下有無資產 : 有房大於沒房、有保險大於沒保險等。這代表你有抵抗風險的能力,例如突然無法工作造成還不了錢,至少還有後盾扛。 有無欠債狀況 : 沒欠債大於沒繳上個月信用卡費。這更直白,代表你有沒有信用。 收入高低 : 銀行會估算你的還款數字佔你金流多少,是否符合比例原則,若還款太重,它也沒法貸給你。不過”前提是你收入要穩定”,所以收入穩定大於收入高。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會害你生活消極的都是提高你身價的方法,例如買房背房貸、擠進大公司當狗、進公務體系日復一日等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名下有資產”,那還真的是上述的狀況。
但請留意,如果你能深刻理解,並會運用這套邏輯,那只是辛苦前面,後面其實很輕鬆。 例如那些從小認真念書,出社會拚進大企業的人,他可能年輕買房,還款壓力又低,也容易借錢來投資,有房還能善用房屋增貸。就算沒有開店做生意的收入數字高,但生活可以很愜意,需要錢的時候借一下,不需要靠現金就能生活,規劃的好能早早退休。又由於常常跟跟銀行有借貸關係,未來想創業借大錢,難度又比其他人更低。 整體來說,運用銀行的錢風險比一般人更低。所以鼓勵念書是大有好處的喔! 除了個人來看,你可能也會發現,小工廠或小商家都是現金交易多,金流不夠大不夠穩定,對銀行來說利息收入不穩定,因此跟銀行不好往來; 而大型企業很多資金都是到處流通,這邊拿那邊補,金流夠大跟銀行往來就容易,拿別人的錢來運用就很簡單。
若不知道怎麼具體的提升自己,那就想想那些讓銀行好借錢給你的方法吧。
30歲的門檻
我很認同一個觀點 「30歲以前不要怕投資自己,不要怕自己沒存款」 千萬不要僅覺得20-30歲是你身體最強壯最能賺錢的時候, 如果你會因為體力下滑就沒錢賺,代表你忽視了年輕時投資自己的時機,等你老了會沒有任何勞力以外的技能能支撐你的收入。 到了30歲,多數人將開始面臨婚姻、孩子、職場管理、父母老去等等的生活壓力,沒有前面的磨練與造化,你只會被拖垮,所以你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到這時才開始要兌現而已。
年輕時請盡全力投資自己,不論是金錢亦或是時間!
投資不是件難事,往往是未知、害怕損失,或是身陷於繁忙的工作生活,以至於你遲遲不做。 開始算一下每月可以存多少錢,花過幾千元定期定額每月買下ETF,你會發現沒那麼難,先體會再精進,投資沒離你那麼遠。